> 文章列表 > “未必功名欺老在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未必功名欺老在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未必功名欺老在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未必功名欺老在”出自宋代孙应时的《送袁和叔赴淮阴尉》。

“未必功名欺老在”全诗

《送袁和叔赴淮阴尉》

宋代 孙应时

底事书生用一官,强随时样著衣冠。

千年蠹简人情冷,百折羊肠世路难。

未必功名欺老在,且凭书信报平安。

秋风我亦淮东去,留取江山对眼看。

《送袁和叔赴淮阴尉》孙应时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
《送袁和叔赴淮阴尉》是宋代孙应时创作的一首诗词。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、诗意和赏析:

中文译文:

送袁和叔赴淮阴尉,

底事书生用一官。

强随时样著衣冠,

千年蠹简人情冷。

百折羊肠世路难,

未必功名欺老在。

且凭书信报平安,

秋风我亦淮东去,

留取江山对眼看。

诗意:

这首诗词描述了诗人送别袁和叔赴淮阴担任官职的情景。诗人认为作为一个书生,即使担任一职位也难以改变世态冷漠和人情淡薄的现实。世间的曲折和困难使得功名成为欺骗老年人的工具,而诗人则希望袁和叔能够平安归来,他自己也将离开此地,去往淮东地区。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留下美丽的江山给袁和叔观赏。

赏析:

这首诗词通过对书生担任官职和世态人情的反思,展现了对功名利禄的怀疑和对真实友情的珍视。诗人认识到官职并不能改变世道的冷漠和人情的冷淡,反而可能使人迷失自己的初心。诗中的\"千年蠹简人情冷\"一句,表达了人情冷漠已经存在了千百年之久。而\"百折羊肠世路难\"一句,则揭示了世间曲折复杂的人生道路。诗人借送别之际,对功名欺骗老年人的现象表示忧虑,希望袁和叔能够安然归来。最后一句\"秋风我亦淮东去,留取江山对眼看\"既表达了诗人离开此地的决心,也展现了他对美丽的江山的眷恋之情。整首诗词抒发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怀疑和对真实友情的向往,以及对江山美景的眷恋之情,展现出对人生价值和情感世界的思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