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 文章列表 > “数期数刻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数期数刻”的出处是哪里

你知道“数期数刻”这个成语的出处吗?其实,这个成语出自宋代词人程垓的《摊破南乡子》。这首词表达了诗人对归家的期盼和对时光飞逝的感慨。诗人笔下“数期数刻,只望归时”的情感,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待。

说到“数期数刻”,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,比如在等待一个重要的人或时刻时,每一刻都显得格外漫长?这种心情,古人早就用这个成语描述得淋漓尽致。程垓的词风细腻,善于表达情感,这和他的家族背景有关——他可是苏轼的中表呢!所以,他的词自然带着一股文人雅士的韵味。

有趣的是,这首词不仅表达了对归家的渴望,还流露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。比如“归来休恨花开了”,这种既期待又略带遗憾的情感,是不是很像我们现在的心情?花开了,人却还没回来,但作者又用“人也双飞”来表达对美好的向往。真是有喜有悲,情感丰富。

整体而言,“数期数刻”不仅是一个成语,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,提醒我们在等待中珍惜每一刻,同时也对未来怀有美好的希望。下次当你在焦急等待时,也可以用这个成语来表达你的心情,增添几分文雅和意境哦!

“数期数刻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数期数刻”出自宋代程垓的《摊破南乡子》。

“数期数刻”全诗

《摊破南乡子》

宋代 程垓

休赋惜春诗。

留春住、说与人知。

一年已负东风瘦,说愁说恨,数期数刻,只望归时。

莫怪杜鹃啼。

真个也、唤得人归。

归来休恨花开了,梁间燕子,且教知道,人也双飞。

作者简介(程垓)

「程垓」字正伯,眉山(今属四川)人。苏轼中表程之才(字正辅)之孙。淳熙十三年(1186)游临安,陆游为其所藏山谷帖作跋,未几归蜀。撰有帝王君臣论及时务利害策五十篇。绍熙三年(1192),已五十许,杨万里荐以应贤良方正科。绍熙五年(1194)乡人王称序其词,谓“程正伯以诗词名,乡之人所知也。余顷岁游都下,数见朝士,往往亦称道正伯佳句”。冯煦《蒿庵论词》:“程正伯凄婉绵丽,与草窗所录《绝妙好词》家法相近。”有《书舟词》(一作《书舟雅词》)一卷。